首页 > 政务公开 >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

简报第六期

时间:2017年11月09日 [字体: ] 浏览次数:17

信息索引号 A20/2017-00143 生成日期 2017-11-09 公开日期 2017-11-09
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
发布机构 公开形式 网站
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

  关于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务重大重点项目的对策建议

  今年全县安排实施的重大重点项目数量多、规模大,建设用地呈井喷式增长局面,用地指标严重紧缺,用地供需矛盾突显,对项目用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,面临着空前的压力。为做好用地保障工作,服务重大重点项目建设,促进我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,县重点办近期对全县118项重大重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,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。

   一、基本情况

  2017年全县重大重点项目中,涉及用地需求的项目有31项【其中农业6项、工业5项(不含小蓝经开区工业项目)、基础设施13项36个、民生工程7项15个】。总用地面积约10273亩,前期已报批解决建设用地4087.2亩,需新增建设用地约6186亩(详见附表)。

   1、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情况:需要新增建设用地6186亩(其中农业项目821亩、工业项目378亩、基础设施项目4283亩、民生工程704亩);

   2、涉及土地规划调整项目情况: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项目14项(其中农业6项、工业1项、基础设施5项21个、民生工程2项5个);

     3、涉及分期实施项目情况: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安排,涉及分期实施的项目有19项(其中农业6项、工业2项、基础设施7项26个、民生工程4项6个)。

   二、存在问题

  全县各部门齐心协力、主动作为,前期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解决了许多突出矛盾和困难,但土地保障依然是制约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提速发展的突出问题。

   1、土地规划编制需进一步完善。目前我县一直使用的是2012年土地利用规划成果,存在着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数量不足、地块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符等问题。一旦新上项目,用地选址如不属于建设预留用地范围,将无法上报用地审批,需要申请调整规划后报批使用,操作的周期长、环节多,不能及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。

  2、用地指标与提速发展用地需求矛盾突出,需求远远大于供给。我县产业发展、民生工程、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撑,难以满足所有项目建设需要。全县重大项目需申报建设用地的有31项,需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186亩,而预计今年下达计划数只有800亩左右(去年968.34亩),占总需求的13%,供需极不平衡。在这么紧张的用地计划下求发展,显得力不从心,有点望“地”兴叹的无奈。

  3、土地利用率不高。相当数量的土地“批而未供”、“储而未用”,不少土地“供而未用”、出现土地闲置,存量土地盘活力度,有待进一步加强。

  4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。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土地后备资源逐年减少,可供开垦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,整理复垦的压力越来越大,实施难度也越来越高,采取易地占补方式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

  5、新增建设用地成本增加。随着土地补偿、拆迁补偿、拆迁安置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等费用标准逐年提高,导致建设用地报批成本逐年增加。

   三、对策建议

    1、科学调整规划,解决报批提速问题。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重大重点项目用地的统筹和引导作用,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修编,在修编过程中,各专项规划(如城市规划、交通、水利规划等)都应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工作,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,优先保障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。规划修编要科学安排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,保障今后几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,坚持近期、中期、远期结合的原则,优先保证近五年建设项目用地空间,增强规划的科学性、超前性和可操作性,缓解用地计划和用地空间不足的矛盾。

  2、争取使用省市用地指标,解决总量不足问题。去年,我县重大项目上争国家、省市预留指标达1715.48亩【国家指标1033.9亩(主要是昌吉赣项目)、省级指标147.7亩、市级指标533.88亩】,尽管上争工作初显成效,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上争的力度,要进一步积极主动与省国土资源厅搞好沟通,在工作上讲清上争的理由和实际困难,结合项目情况,利用30万辆整车、京东物流、铁路口岸(二期)等知名度高的重大项目申报土地,把投资大、用地量大的项目争取列为省市重大重点项目,使用省市预留指标解决用地。对水利、河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重点项目,如雄溪河综合改造等,掌握用活政策,做好业务指导工作,积极上报申请“单独选址项目”。 

  3、区位调整,解决“批而未供”问题。引导重大重点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,有效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压力。加大“批而未供”土地处置力度,对已经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、但未能实施征收、供应的土地加以盘活利用,积极利用区位调整、指标调剂等方式,多途径解决全县重大重点项目用地需求。

  4、清理项目,解决“供而未用”问题。 全面开展存量土地清理,对供应面积大、实际用地小或“供而未用”的项目适当调整和压缩用地面积。加快处置“供而未用”闲置土地,是有效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,是盘活存量土地的客观要求,事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,事关重大项目落地。

  5、实行分期供地,解决先期用地问题。按照“一次规划、指标预留、分期供地”的原则,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及功能布局,在不影响项目整体建设的前提下,对分期实施的重大重点项目分期供地,确保有限的指标得到充分利用,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。

  6、用足政策,解决土地后备资源。合理开发利用我县的耕地后备资源,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,重点向易操作且用地指标需求较少的滨湖乡镇倾斜实施。坚持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县乡联动、共同推进”,安排专门的资金用于增减挂钩工作,建立完善增减挂钩的管理及奖励机制,鼓励乡镇自行组织实施。

  附:南昌县2017年度重大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摸底情况表